一部血與火的戰爭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熔鑄史。
14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華兒女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一個個刻進歷史豐碑的名字,是中華民族的永恒燈塔,是托舉國家前行的巍巍脊梁。
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孕育出怎樣的偉大抗戰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從崢嶸歲月走來,這座精神長城永遠屹立不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以弱勝強的雄渾史詩”
8月27日,黑龍江省檔案館最新披露的一卷檔案,確認了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犧牲的確切時間地點。
毛瑟手槍、柯爾特手槍、筆記本和表……就義時隨身攜帶的物品,將人們的思緒帶至85年前:彈盡糧絕時刻,這位鐵血將軍與敵人頑強戰斗至最后一息;殉國的身軀被剖開,胃中那團無法消解的草絮,比任何吶喊更加灼燙。
不屈的抗爭,凝結著一個民族面對侵略奮起反抗的頑強意志,蘊藏著一個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密碼。
這是家國血脈,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把我埋在大路邊,我要看著孩子們回來。”秋日北京,當陽光灑在鄧玉芬雕塑上,人們仍能感受這位英雄母親永恒的守望。
抗戰爆發后,鄧玉芬先后把丈夫和5個兒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為抗戰獻出了生命。
民族危亡之際,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一首《義勇軍進行曲》,拍打著每名中華兒女的心扉,激蕩著穿越時空的回響。
這是浴血豐碑,是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1934年11月,抗日英雄吉鴻昌英勇就義前,用樹枝在雪地上寫下這首詩。
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無數中華兒女用生命與熱血,做出堅定無悔的選擇:
全面抗戰爆發后,川軍40余萬人先后奔赴抗戰前線,26萬余人埋骨他鄉;
東北抗日聯軍在鼎盛時期有3萬余人,至1940年僅剩不足2000人;
…………
這是烽火戰歌,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1943年3月,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82名戰士奮勇阻擊!用刺刀、用槍托、用鐵鍬、甚至用牙齒,戰斗從拂曉打到黃昏,打到生命最后一刻。
何謂英雄?是面對強敵的亮劍,是寸土不讓的血性,是短兵相接的勇猛,是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這是信仰炬火,是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一定能戰勝敵人!”近日,百歲抗戰老兵李登月入選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信腳下的土地,信頭頂的紅星,縱使目睹戰友一個個犧牲,正義必勝的信念始終支撐著他闖過硝煙。
華北平原上,一個莊戶人家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這是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怒吼,是中華民族抗戰必勝的宣言。
山河為證,薪火長傳。
那些歲月已走進歷史深處,但偉大抗戰精神永遠傳承下來,閃耀在羅布泊橫空出世的一聲巨響里、閃耀在白衣為甲逆行出征的背影中、閃耀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以弱勝強的雄渾史詩,顯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堅不可摧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
“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于斗爭,善于創造”
不足80平方厘米的墻壁上,密布著94個彈孔——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內,一張老照片訴說著戰役的壯烈。
戰士們身綁手榴彈沖入敵陣,在巷戰肉搏中絕地反擊,浴血奮戰中,以“血肉長城”擊潰“鋼鐵洪流”,精神的力量昭然可見。
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
回望新中國成立初期,10多萬名筑路軍民克服天險阻隔、物資匱乏,靠著簡陋的工具創造了川藏、青藏公路通車的奇跡。
為改變缺水困境,林州兒女上太行,10年間削平1250座山頭,建成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
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是精神的托舉、是力量的支撐。
當前,我們仍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荊棘坎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于斗爭,善于創造”。
把偉大精神轉化為戰勝風險挑戰的戰略主動——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將正式啟動。
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邁出新步伐,凸顯“下先手棋、打主動仗”的重要意義。
曾經,日軍鐵蹄肆意踐踏,“亡國論”烏云壓城,“速勝論”盲目樂觀。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窯洞中奮筆寫下《論持久戰》,照亮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征途。
今天,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解決好國內重大問題,同樣離不開科學的戰略擘畫。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筑牢“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確保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的一系列判斷和決策,讓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偉大精神轉化為戰勝風險挑戰的非凡勇氣——
“那就打一個大仗,給敵人來個總破襲,打出中國人的勇氣!”85年前,百團大戰讓世界聽見了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怒吼。
曾經千瘡百孔的國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英雄凱歌猶在耳畔。
當今世界,“戰場”一直有,“戰役”始終在。面對風雨挑戰,依然需要那份敢打敢拼、永不言敗的精神力量:
應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在激流險灘中奮楫向前,爭取更多話語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敢戰深水區、能闖無人區;在科技創新的戰場上,要用勇氣和智慧沖破“卡脖子”……以一往無前的勇毅,向最難之處攻堅。
把偉大精神轉化為戰勝風險挑戰的強大定力——
河北省阜平縣,昔日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一場新的“戰役”正在打響。
烽火歲月,這里掀起了生產建設的熱潮,開荒種糧,為抗戰勝利積蓄力量。
振興路上,土坯房變為生態民宿群,荒山成了現代化果園,一批批黨員干部征衣未解再跨鞍,為新的使命接續奮斗。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應對外部極限施壓……路要一步一步走,“仗”要一個一個打。
從戰火中走來,歷史深刻昭示:生存發展的確定性,從不源于外部環境,而依賴于內核的穩定。
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這是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堅實底氣,也是對抗戰勝利的最好銘記。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白洋淀畔,雁翎大街穿過城市,“未來之城”拔節生長。
曾經,雁翎隊在這里書寫水上抗戰傳奇。從革命老區到雄安新區,薪火相傳,熱土新生。
精神所在,力量所在;血脈所系,動力所系。
開啟新程,宏偉藍圖已然繪就:“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這是對為奪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對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獻出生命的所有英靈的最好告慰。”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催人奮進。
新征程上,我們賡續偉大精神,奮進步伐更加鏗鏘。
山西陽泉,獅腦山頂。細雨拂去百團大戰革命烈士名錄墻上的塵埃。
陳五、周三、王毛孩、常小道孩……這也許并非是他們真實的名字,但他們的英魂被歷史銘記。
“滾燙的記憶永遠銘刻,激勵著我們前進。”留言簿上,一名參觀者這樣寫道。
這是精神的接力,更是奮斗的宣言。
望太行山深處,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左權段建成通車,產業致富、老區振興的“發展動脈”進一步暢通;看白山黑水,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集群智算中心運行正酣,老工業基地乘“數”而上……一片片熱土上,英烈的精神喚起更多的奮斗與堅守,化作長風破浪的力量。
新征程上,我們實干篤行,發展道路更加寬廣。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蓄勢謀篇。
“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要前瞻性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因勢利導對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優化”“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黨中央為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定向。
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階段性部署漸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砥礪而行。
制造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一系列強國建設目標,激起萬千豪情。
這是日新月異的中國:經濟總量跨過130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全球第一,“新三樣”崛起,人形機器人領跑全球,是基礎雄厚的“世界工廠”,也是商機無限的“世界市場”。
這是昂揚奮進的中國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半個世紀聚焦超導研究的趙忠賢,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校長媽媽”張桂梅……新時代英才輩出,紅色的旗幟始終高高飄揚,擎起民族的夢想和希望。
“80年前引領勝利的勇敢、團結、堅韌精神,至今仍指引著中國的民族復興之路。回望歷史,中國有充分理由自豪。精神力量至關重要。”巴西媒體刊文稱。
“曹旭桂、劉毅”,今年清明節前夕,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內,英烈碑上新增補刻兩個名字。
歲月無聲,豐碑為證。這個從苦難中崛起的國家,從未忘記那些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身影。
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力量,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斗,我們必將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告慰先烈——這盛世,如你所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