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海口推動民營經濟在自貿港建設中大顯身手,一大批民營企業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脫穎而出,正闊步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今年7月,海南省表彰第四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暨光彩事業貢獻獎獲得者,海口市工商聯(總商會)12名企業家和7家企業獲得該項榮譽。
在開放沃土中扎根生長,在創新浪潮中勇立潮頭,于產業升級中淬煉筋骨,于公益事業中提升形象……海口民營企業“拔節向上”的動能更加澎湃,為自貿港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民企力量。
在海口百果園寧江花園店,工作人員讓顧客免費品嘗水果。記者 孫士杰 攝
深耕主業,與自貿港建設同頻共振
近日,走進海南佳和旅游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墻上懸掛的“第四屆海南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獎牌熠熠生輝。獎牌獲得者、該公司董事長王東云感慨道:“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個人38年奮斗歷程的肯定,更是對我們團隊同心同德、砥礪奮進的認可。”
從投資酒店行業起步,到整合旅游、農業、文創資源組建產業集團,王東云始終秉持“實業報國”的初心。集團現在已形成覆蓋經濟型至高端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我親歷了海南的跨越式發展,這片熱土的活力與機遇,始終是滋養企業成長的‘陽光雨露’。”據介紹,該公司近三年營業收入穩步增長,2024年達2.3億元,年納稅額超600萬元,為1000余名員工提供就業崗位。
在海口廣袤的鄉村大地上,民營經濟同樣煥發勃勃生機。海南王品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立以來,董事長余慧勤帶領企業深耕農業科技領域,培育出適應海南氣候的優質水果品種,引入智慧農業系統實現精準培育,標準化種植,創新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與農資支持。
隨著自貿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該公司計劃擴大熱帶果蔬研發中心規模,引進適配品種及先進育種設備,培育更多優質農產品品種。“科技創新在農業發展中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我們將通過科技創新助力海南熱帶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余慧勤滿懷信心地說。
這些企業家用實際行動證明,民營經濟已成為海口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海口市民營經濟保持穩步發展,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43.94億元,全市限額以上民營批發零售業共實現商品銷售額1845.49億元。在自貿港利好政策賦能下,海口民營企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創新驅動,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海口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一大批民營企業以創新為引擎,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近日,在“封關正當時?產業全球化——2025海南自貿港企業全球化大會”現場,飛書深諾、益普索等20家國內外頭部企業集中簽約落地海口復興城,成為該園區精準招商的生動寫照。通過錨定“向數圖強”戰略方向,構建“3579”產業發展體系,實現“創業咖啡+孵化器+創投基金”生態閉環,該園區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2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648億元,成為自貿港數字經濟的“領頭雁”。
“回顧2015年,我們僅用40多天就完成近萬平方米辦公場所改造,將餐廳變為創業空間,將餐桌變為辦公桌,實現首批50多家企業簽約入駐。”海南復興城產業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喜歡回憶道。如今,復興城已從單一園區發展為涵蓋國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多園共生”的產業集群,吸引超8000家企業入駐,其中包括阿里、字節跳動、小米等200多家龍頭企業。
地處濱海的海口復興城已吸引超8000家企業入駐。記者 孫士杰 攝
在自貿港優惠政策支持下,復興城設立的跨境數據服務產業基地推動鄧白氏成為全省首個通過國家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的企業。該園區正全力建設企業全球化創新服務基地、跨境直播基地等五大產業載體,搭建七大支撐平臺,培育九大產業生態。
同樣以創新引領發展的還有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執行總裁邢丹丹和團隊主導完成海南自貿港首顆商業衛星發射,創建航天超算中心,獲686項國家專利,牽頭制定5項國家標準和1項行業標準。
民營經濟的茁壯成長,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海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照(證)通行”,壓縮審批時限,出臺政策破解民企融資難題,強化法治保障,助力民營企業在公平、高效的環境中穩步發展。
回報社會,與城市共創美好未來
在海口,眾多民營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用真情回饋社會,以實干詮釋擔當。
在椰樹集團現代化生產車間,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椰樹集團以椰汁生產為紐帶,將產業鏈延伸至熱帶水果種植的田間地頭,帶動農戶增收。
在椰樹集團第五工業城,工作人員檢查飲料包裝。記者 孫士杰 攝
“我們不僅要做大做強企業,還要承擔社會責任,反哺社會。”椰樹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至2024年間,集團向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合計捐贈1.178億元,積極參與救災扶貧、安老助孤、扶殘助醫、支教助學等公益活動,“未來我們將持續助力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用務實行動回饋社會。”
今年3月,由海口市婦聯、健瑞兒集團等聯合發起的“關愛孕媽·喜迎新生”活動正式啟動,通過全省200家門店免費發放8萬份公益禮包,助力孕媽健康孕育與科學育兒。作為深耕母嬰領域19年的行業標桿企業,健瑞兒集團已累計解決就業超1200人,服務近200萬會員家庭。由董事長高芬芬發起的“10000小時母嬰公益”項目累計捐贈超1300萬元善款與物資,惠及眾多家庭,企業也先后獲得“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等多項榮譽。
在健瑞兒母嬰海口友誼陽光城店,顧客在挑選母嬰用品。記者 孫士杰 攝
這些善行義舉,是海口民營企業奉獻社會的生動注腳。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民營企業家正以敢為人先的闖勁、務實創新的干勁、回報社會的擔當,書寫著自貿港建設的精彩篇章。
“市工商聯將通過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組建政策解讀專家智囊團、搭建資源對接服務平臺等舉措,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堅定當好企業的‘堅強后盾’,助力企業在應對挑戰中行穩致遠。”海口市工商聯主席、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民表示。
記者手記
政府與民企:相互賦能,雙向奔赴
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已進入成型起勢、即將全島封關運作的新階段。自貿港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給民營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海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多項措施破解民企融資難題,強化法治保障,助力民營企業在公平高效的環境中專注創新、開拓市場。
面對政策機遇,海口民營企業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在數字經濟、跨境貿易、生物醫藥等領域穩步發展。企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經營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品牌建設、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積極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展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活力。
政府培育企業生長的土壤,企業強化城市的競爭實力,彼此成就,雙向奔赴。
展望未來,這場雙向奔赴仍需持續深化。應進一步完善政企溝通機制,提高政策供給與企業需求的契合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扶持;鼓勵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參與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臺。同時,支持企業充分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企業服務體系,在人才引進、融資支持、法律服務等方面提供堅實保障,促進民營企業與各類經營主體深化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隨著全島封關運作的臨近,政策的“陽光雨露”與民營企業的“深耕細作”相互賦能,必將培育出更加豐碩的發展成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