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余名“分類體驗官”走進生活垃圾末端處理場所
近距離探秘垃圾“變廢為寶”全過程
7月12日上午,市城市管理局組織80余名“分類體驗官”走進生活垃圾末端處理場所,近距離探秘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
7月12日上午,在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80余名“分類體驗官”了解其他垃圾處理流程和工藝。 記者 龍易強 攝
活動首站來到位于澄邁的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分類體驗官”們參觀了展廳、垃圾發電控制室等區域,系統了解垃圾焚燒發電的全流程工藝。在垃圾吊控制室,堆積如山的發酵垃圾與形似“八爪魚”的巨型抓斗讓人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這個抓斗單次可抓取約7噸垃圾!”操控員的介紹引來眾人陣陣驚嘆。
“垃圾為什么要發酵?焚燒后的殘渣去哪了?”現場的小朋友們接連發問。“發酵能提升垃圾熱值,讓燃燒更充分。”運營單位中電國際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發電部經理助理方宗永耐心解答道,焚燒產生的熱量將鍋爐水轉化為高溫高壓蒸汽,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實現磁電轉換,清潔電能由此接入城市電網;而燃燒后剩余的爐渣,經處理可制成環保磚,真正實現“渣盡其用”。據介紹,目前該廠日處理垃圾4200噸,可高效覆蓋海口、澄邁等周邊市縣的生活垃圾處置需求。
隨后,參觀隊伍來到歐綠保(海南)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中心。入口處一幅由廢棄電腦主板拼貼成的世界地圖,無聲傳遞著資源再生的理念。針對“廚余垃圾為何要單獨分類”的疑問,講解員解釋道:“廚余垃圾具有熱值低、含水率高、有機質豐富的特點,必須單獨投放、定點收集、統一運輸并集中處置。它們最終被轉化為沼氣,提純為生物天然氣或用于發電。”目前,該中心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已達600噸。
“今天見證了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過程,真正明白了前端垃圾分類有多重要。”11歲的“分類體驗官”陳佳萱說,以后一定做好垃圾分類,讓家園更美麗。不少家長也表示,活動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深化了對垃圾分類的理解。
據悉,此次活動是市垃圾分類辦聯合市城市管理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衛健委、市商務局、市旅文局、市住建局等單位開展的垃圾分類專項培訓內容之一,旨在通過實地探訪加深公眾對垃圾末端處理的認知,強化分類意識。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創新互動形式,讓更多市民在體驗中理解城市管理的意義,在參與中形成習慣,把“新時尚”變成“新日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