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1時許,夜幕下的三亞市天涯區鳳凰路沿線,一盞盞頭燈在輔路上閃動,宛如星河流動其間。來自海口的支援隊伍緊急出征,連夜開啟了三亞鳳凰路沿線輔路10公里長路段的清障工作。
8月26日21時,海口支援隊抵達三亞后開展災后清障。海口日報特派記者 楊忠凱 攝
聞令即動 百余人集結赴三亞
災情就是命令。26日12時,海口市城市管理局下達增援指令,海口龍馬環衛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海口玉禾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迅速響應,于15時便集結百余人的應急支援隊伍奔赴三亞。19時,支援隊伍抵達三亞后,稍作休整便即刻整裝,帶著油鋸、掃帚、砍刀等工具趕往清障一線。
“夜間作業務必留心腳下,分辨清楚再動手!”海口玉禾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經理豐為松的聲音,隨著手中喇叭在現場回蕩。他穿梭在忙碌的隊伍間,臉上掛滿汗珠,目光卻始終緊盯作業細節。他告訴記者,海口玉禾田公司此次派出57人的應急支援隊,成員涵蓋園林工人、環衛工人、清運車操作手等,還配備了3輛8噸容量的垃圾清運壓縮車與10把油鋸,全力以赴清障。
作業現場,各個環節配合默契:園林工人手握油鋸,切割攔路的粗大樹干;環衛工人緊隨其后,迅速將枝干歸攏成堆;抓機、卡車與垃圾清運壓縮車各司其職,分別轉運樹干與枝葉,清障作業面沿著鳳凰路由西往東不斷擴大。
同心協力 干勁十足支援災后恢復
沿鳳凰路向東數公里,海口龍馬環衛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清障隊伍同樣干勁十足。“這里需要鋸斷樹干!”一聲呼喚剛落,環衛工人吳淑波便扛著油鋸快步趕來,利落地將粗壯樹干鋸成塊狀。其他工友迅速跟上,默契配合完成搬運、轉運。“我們分了兩組作業,計劃完成4公里長的路段清理。”龍馬公司現場負責人陳吉成說。
“大家快跟我走,下一處等著咱們呢。”剛完成一段清理,清障人員王仕風抱著礦泉水,步伐急促地招呼組員趕往下一作業面。去年參與臺風“摩羯”災后清障時,她曾連續三天工作超20小時,“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我們更有信心做好清障工作。”王仕風說。
高效作業的底氣源自實戰磨練。“臺風來臨前我們就收拾好行囊,等著領導安排我們上災后恢復的一線。”來自海口玉禾田公司的人工班長李秋,曾參與過臺風“威馬遜”“摩羯”等多次災后恢復,談及此次支援,她語氣堅定,“指令一到,大家一呼百應,沒人猶豫,都想著早點到三亞幫忙災后清障。”
夜漸深,鳳凰路邊的清障作業卻逐漸火熱。更多卡車、挖機陸續趕來支援,一棵棵攔路大樹被分解、運走,原本被枝葉遮蔽的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漸漸顯露出整潔的原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三亞和海口是兄弟城市,我們一定會盡全力援助,幫助三亞盡快找回往日的美麗模樣。”望著逐漸通暢的道路,豐為松鄭重地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