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北港島出現亂扔垃圾、進入自然保護區等不文明趕海行為
職能部門:別讓“打卡”變成“打擾”
近年來,海口北港島憑借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文化底蘊,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吸引眾多市民游客趕海游玩。時下正值暑期,也是趕海的好時節,但當地村民卻憂慮重重——讓他們深感困擾的交通堵塞、垃圾亂扔、進入自然保護區等不文明趕海行為在近日頻繁出現,不僅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也給當地生態保護帶來了挑戰。
8月13日,記者走進北港島,發現有關部門已迅速行動起來,規劃車輛停放位置、加強環衛保潔力量、安排專人維護秩序……多方合力,不讓“打卡”變成“打擾”。
生態引客 還需文明相護
8月13日6時許,北港島的灘涂上,陸續有市民游客帶著工具前來趕海。從北港村黨群服務中心順著主干道步行,只需數分鐘,便可到達一個下海口。在該下海口不遠處,志愿者正在引導游客將車輛停至一旁的空地;但個別游客為了少走些路,還是把車停到了下海口處的路邊。
“趕海時,有些游客為了抓蟶子,會把好幾包食鹽灑進灘涂上的小洞里。但離開時卻沒有把包裝袋、飲料瓶等垃圾帶走,隨著潮漲潮落,這些垃圾有的被帶到海里,有的被海水沖到堤岸邊,造成環境污染。”北港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凌云說。
8月13日,北港村與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警戒線附近,不少市民游客正在趕海。
在靠近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方,有一條用浮標拉起的警戒線,防止市民游客進入保護區。但由于沒有文字標識牌和提示牌,部分進入保護區的市民游客稱:“并不清楚這里是保護區,以為這片灘涂都可以趕海。”
科學平衡 亟待長效機制
為規范趕海行為,8月11日,北港村村民委員會發布了文明趕海倡議書,提出村民和游客嚴禁進入自然保護區、不踩踏海草床、禁用破壞性工具、禁止亂扔包裝袋和塑料瓶等一系列倡議。同時,海口市、美蘭區有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研究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
目前,演豐鎮和北港村已組建起志愿者團隊,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不文明行為出現。8月13日,記者在北港村看到,除了下海口處有志愿者引導游客停車外,保護區警戒線處也有志愿者值守;堤岸邊的喇叭循環播放著“請不要在保護區紅線內趕海”“請不要傷害海草和中華鱟”“請不要亂丟鹽袋和其他垃圾”等內容;環衛人員來回巡查,及時清理灘涂上的垃圾……
塑料垃圾被丟棄在北港島的灘涂上。 記者 康登淋 攝
連日來,在多部門合力管理下,不文明趕海行為明顯減少了,但如何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找到生態、生活、生計之間的科學平衡?這一問題仍值得深思。“前期,我們已幫助北港村村民組建起巡護隊,引導游客科學趕海,并不定期組織凈灘志愿活動。”海南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云虹認為,在往后的治理中,可以合理規劃趕海區域,嘗試將相應的管理維護和合理利用的權限授予村集體組織。
“鄉村旅游的發展規劃,需要多部門持續發力,創新舉措,有針對性地做好應對。”凌云建議,節假日期間,可采取預約方式控制人流量,并安排專人進行引導;規劃建設停車場,開通觀光車帶領游客前往下海口;對漁民進行培訓,讓他們帶領游客體驗趕海新玩法,拓寬增收渠道。同時,村莊將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展多樣化的親水體驗活動,持續推動當地民宿、農家樂等產業發展,不斷提高服務水平,讓市民游客的“打卡”熱情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