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15日消息(記者王譽霖 顏綿程 晁聰 實習生蒙君哲 攝影報道)8月的海口,熱浪中夾雜著藝術的激情。在皇馬假日酒店的排練廳里,一曲融合黎族傳統樂器與傳統民族器樂的《和美黎家景如畫》正在緊張排練。隨著指揮老師手勢落下,鼻簫的空靈、叮咚的清脆、獨木鼓的渾厚與傳統民樂完美交織,時而歡快如椰林搖曳,時而抒情似稻浪起伏。這是海南代表隊為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精心準備的節目之一。演員們正以百分百的專注,為即將到來的全國舞臺全力蓄勢。
“《和美黎家景如畫》通過歡快抒情的旋律,生動展現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圖景。”海南省演藝集團黎樂團樂隊隊長沈妍介紹道。該作品創新性地將黎族特色樂器鼻簫、叮咚、灼吧、獨木鼓等與傳統民族器樂相結合,既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諧共融。“我們希望能借此節目,讓更多觀眾認識和了解海南黎族文化。”
器樂學生王文鍵在練習黎族傳統樂器叮咚。 顏綿程 攝
進入參演前的最后沖刺階段,視障樂手王文鍵每天從早到晚都扎在排練室。雖然看不見樂譜,但他憑借過人的聽覺和記憶力,將黎族傳統樂器叮咚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希望能把最好的狀態帶到全國舞臺,讓更多人聽到我們海南的美妙黎音。”他的話語中充滿期待。
當黎樂的悠揚還在空氣中回蕩,另一場充滿激情與力量的舞蹈節目正在悄然上演。此次海南代表隊的參賽節目還包括舞蹈節目《十月·記》,這部紅色經典題材的舞蹈劇將由9名聽障舞者傾情演繹。
舞蹈節目《十月·記》的演員們正在排練。 顏綿程 攝
“這個作品講述了清末革命義士保護孫中山、反抗清廷鎮壓的壯烈故事。”舞蹈指導老師馬曉磊表示,“我們選擇這個作品,是希望孩子們能通過作品了解更多崢嶸歲月的歷史,這不僅是對紅色基因的傳承,更是以熱血信仰激勵殘障群體砥礪前行。”
海南代表隊總導演陳仁華正在指導舞蹈演員。顏綿程 攝
然而,對于聽障舞者而言,節目排練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最初,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不一,對各自角色的情感理解不夠,導致在排練時不能較好地表達出作品情感。”舞蹈指導老師鄧海妹回憶道,“為此,我們通過搜集相關素材讓學生反復觀摩學習,從他人的表演中感受情感的表達;同時用手語反復講解,幫助他們深入理解角色,從而更好地完成情感表達。”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聽障舞者們逐漸跨越了這座“大山”,用更加生動的表演詮釋著這段紅色故事。
聲樂演員蔡心心在練習《春天的事業》。晁聰 攝
在這支特殊的藝術隊伍中,聲樂節目《春天的事業》同樣承載著深沉的情感與力量。“這首歌以優美的旋律和莊嚴的節奏,既唱響‘強國路上,一個不能少’的深切關愛,也詮釋著‘讓華夏共美滿’的溫暖愿景。”海南省演藝集團藝術培訓中心聲樂指導教師王敏說。“三個不同的節目,傳遞的是同樣的信念。”海南代表隊總導演陳仁華表示,“無論是《和美黎家景如畫》展現本土特色文化,《十月·記》銘記紅色歷史,還是《春天的事業》唱響時代強音,都共同詮釋著海南殘疾藝術工作者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陳仁華介紹,目前各項節目排練工作均已進入最后收尾階段,海南代表隊將在8月17日啟程奔赴武漢賽場,期待在全國觀眾面前綻放璀璨的藝術光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